2010年,中國軸承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260億元,2005-2010年間保持19.36%的增長速度,居世界第三位,軸承產量為150億套。2015年,全球軸承行業市場規模預計為634-76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8.5%。亞太市場上,中國軸承市場增長率達到12%,2015年市場需求約占全球40%,估計2020年將超過北美、日本和歐洲需求總和。
相比于10-20年前,中國軸承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首先,中國軸承業規模壯大; “十一五”期間,中國軸承行業已經具備較大的產業規模,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年遞增18%,軸承產量平均年遞增20%。2010年,中國軸承行業產量150億套,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200億元,位居世界前三。規模以上企業2150家,其中年銷售額30億元以上5家。其次,形成比較完整的自主創新體系;除“一所一院一校”外,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個,國家級實驗室9個。形成了由83項國家標準、112項機械行業標準、78項軸承標委會文件組成的,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軸承標準體系,國際標準采用率達80%。
此外,中國軸承業裝備配套能力提高;無錫開源、上海萊必泰、新鄉日升、齊重數控、濮陽貝英、無錫明鑫、天津二機床等軸承專用工藝裝備制造企業已能向行業提供接近國際水平的工藝裝備。中國軸承行業已能生產7萬多個規格各種類型的軸承,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配套要求。
在中國軸承行業,汽車和摩托車用軸承是行業最大用戶。目前中國在重型貨車輪轂軸承領域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但在中高檔轎車輪轂軸承領域僅有萬向錢潮等極少數幾家企業獲得突破,進口替代才剛剛開始。
汽車和摩托車主機配套軸承市場占整個汽車軸承市場的比例大概在55%左右,以后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上升,這個比例逐漸會下降。維修市場的占比會逐步提升。根據我們的模型測算,2011年中國汽車軸承(不包含客車等輕型車輛)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300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2010年我國汽車銷量為1806萬輛,汽車保有量為7800萬輛,千人汽車保有量為52輛,千人乘用車保有量為33輛。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汽車市場空間巨大。根據國家汽車產業規劃,前瞻產業研究院汽車行業研究員高滿預計,2015年,中國汽車銷量將突破2800萬輛,乘用車銷量將達到1960萬輛,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通過產業兼并、技術研發和市場渠道開拓等因素作用,銷量將突破1000萬輛。
參考:2013-2017年 中國車用軸承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