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軸承套圈及滾動體用GCr15、GCr15SiMn軸承鋼制造,具體應符合圖紙要求。其質量要求應滿足GB/T18254標準。
1.2 軸承套圈及滾動體熱處理標準按JB/T1255標準執行。同一零件硬度的均勻性應在1HRC以內。
1.3 軸承套圈馬氏體淬回火后顯微組織應由隱晶、細小結晶馬氏體、均勻分布的細小殘留碳化物、少量殘留奧氏體以及少量的屈氏體組成,淬回火后顯微組織要求應符合JB/T1255規定。
1.4 P5級及以上的軸承套圈零件,須經尺寸穩定處理。
1、成品軸承尺寸和旋轉精度公差應符合GB/T307.4、JB/T10336及本協議相關要求。
2、殘磁要求應滿足JB/T6641標準要求
3、軸承清潔度 清洗防銹后的成品軸承,其清潔度允許的平均每套含污量指標按JB/T7050標準執行。
4、成品軸承旋轉靈活性 軸承經退磁清洗后應進行旋轉靈活性檢查。旋轉過程要求輕快、靈活、平穩,能保持一定的持續時間而且無過大振動和突然制動現象。在旋轉過程中應無雜聲,包括無塵埃雜聲和保持架撞擊聲等。
5、粗糙度。軸承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應符合圖紙要求,圖紙上沒有標注的應滿足GB /T 307.3要求。
6、軸承裝配質量 6.1軸承成品零件配套裝配后,應旋轉靈活平穩,無阻滯、干涉或異常竄動現象。
6.2保持架壓合后,不允許有明顯錯位、拉傷、裂紋、變形等缺陷,保持架在極限位置時不得碰套圈。
6.3成品軸承不應有缺鋼球、混鋼球、掉鋼球等現象。
7、軸承的壽命、極限轉速、摩擦力矩、剛性、噪音等性能指標應符合我方圖紙和相應標準要求。
1、除非得到我方授權,供方提供產品不得打字。
2、軸承的標識:軸承型號、批次等信息應標識在產品包裝箱上。
3、成品軸承清洗防銹包裝 3.1 成品軸承包裝前必須清洗、甩干后涂防銹油。
3.2 油封包裝的成品軸承在正確儲運的條件下,自出廠之日起防銹期為一年,對P5及以上級別的軸承防銹期為二年。
3.3 成品軸承包裝:除非我方有明確要求,所有軸承要求合套裝箱。內包裝要求采用塑料紙和牛皮紙雙層卷包,外包裝采用中性包裝紙箱,批量發運時要求采用木托盤捆扎。每箱重量不超過20公斤。
1、軸承零件質量必須符合相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要求,圖紙有標注的以圖紙標準為準。
2、軸承內外圈、鋼球必須經過探傷檢驗,不允許存在裂紋。零件加工過程中,必需進行酸洗檢驗,不允許出現燒傷。
3、成品鋼球裝配前應進行抽樣檢查。鋼球質量應滿足GB/T308標準要求。
4、保持架技術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及JB/T10337標準要求,保持架材料應符合產品圖紙要求。鐵保持架要求表面酸洗處理。 5、零件公差技術要求 零件公差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圖紙要求 1、 軸承零件不允許有裂紋、銳邊、毛刺和銹蝕;滾道不允許有上道工序加工痕跡;內外圈、鋼球工作面超精紋路應均勻一致,不允許有擦傷、碰傷; 2、軸承零件配合表面磨削紋路應規則一致,不允許有螺旋紋、振紋、陰陽臉及打磨痕跡,不允許出現支承印及明顯的測量痕跡,不允許有磕碰傷、劃傷和明顯色澤差異。 3、軸承軸圈要求不磨,但車刀紋要求細膩均勻。 3、零件表面不允許有氧化皮。套圈倒角、內外徑、外內徑要求亮化處理。 4、軸承套圈零件經酸洗后,工作表面不應有燒傷,配合表面不應有未經酸洗可見的燒傷痕跡且不影響硬度檢測。 5、裝配倒角。 a.裝配倒角尺寸、倒角形狀應符合我方產品圖紙規定。 b.倒角表面無銹蝕和磕碰傷。 6、鋼球 鋼球外觀質量標準應符合JB/T10861標準要求。 7、保持架 外觀表面應平整、光滑、無毛刺、無碰傷、無銹蝕和明顯色差,不允許有凹坑、色斑、毛刺、壓傷、挫傷、變形及砂眼等外觀缺陷。 1、檢測方法 1.1 硬度檢驗方法按JB/T7361《滾動軸承零件硬度試驗方法》的規定。 1.2 顯微組織的檢驗方法按JB/T1255的規定。 1.3 尺寸公差和旋轉精度的測量方法按GB/T307.2《滾動軸承測量和檢驗的原則及方法》規定。 1.4 圓度誤差的測量及評定方法按JB/T6642的規定。 1.5 滾道的磨削燒傷用酸洗方法檢查。 1.6 套圈和鋼球表面粗糙度的評定方法按JB/T7051《滾動軸承零件表面粗糙度測量和評定方法》的規定。 1.7 殘磁的測量及評定方法按JB/T6641《滾動軸承殘磁及其評定方法》的規定。 1.8 軸承清潔度及評定方法按JB/T7050《滾動軸承清潔度及評定方法》的規定。 1.9 旋轉靈活性的檢查,應在退磁清洗后100%進行檢查。 1.10 裝配質量和外觀質量于散光燈下進行100%目觀檢查(針對抽樣樣本)。 1.11 軸承振動(加速度)的測量方法按JB/T5314《滾動軸承振動(加速度)測量方法》的規定。 1.12 軸承振動(速度)的測量方法按JB/T5313《滾動軸承振動(速度)的測量方法》的規定。 1.13 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專項按專項檢驗規程進行。 2、 驗收規則 2.1成品的驗收關鍵項目及工作面缺陷按“零”缺陷標準進行,接收數為“零”,即不能有不合格品。檢驗項目參照表1、表2、表3,其它按雙方簽訂的質量協議規定的檢驗規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