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失效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超聲頻率) 軸承問題的最早期表現在超聲頻率的異常,從250kHz
到350kHz范圍;此后隨故障的發展,異常頻率逐步下移到20kHz到
60kHz范圍,可由沖擊包絡監測到,一般可達到0.5gE
,實際值與測點位置、軸承型號和機器轉速相關;
可采集加速度包絡頻譜確認軸承是否進入第一失效階段
第二階段(軸承固有頻率)
軸承產生輕微缺陷,激起軸承部件固有頻率(fn)振動或
軸承支承結構共振,一般在500Hz到2kHz范圍;
在第二階段末期,固有頻率周圍開始出現邊頻帶;
第三階段(軸承缺陷頻率及其倍頻)
在第三階段,軸承缺陷頻率及其倍頻出現;隨著軸承內磨損的發展,更多的缺陷頻率倍頻開始出現,圍繞這些倍頻以及
軸承部件固有頻率的邊頻帶的數量也逐步上升,沖擊包絡值繼續上升
第四階段(隨機寬帶振動)
在第四階段,軸承失效接近尾聲,甚至工頻1X 也受影響而上升,
并產生許多工頻的倍頻 原先離散的軸承缺陷頻率和固有頻率開始“消失”,取而代之是隨
機的寬帶高頻“噪聲振動”
軸承缺陷頻率:
軸承缺陷頻率術語/ Terms of Defect Freqs
1. BPFI: Ball Pass Frequency on Inner race
內圈缺陷頻率
2. BPFO:Ball Pass Frequency on Outer race
外圈缺陷頻率
3. BSF: Ball Spin Frequency
滾珠缺陷頻率
4. FTF: Fundamental Train Frequency
保持架缺陷頻率
軸承缺陷頻率與軸承部件尺寸及軸的轉速相
軸承缺損頻率計算/Compute Defect Freqs
BPFI=Nb/2*S(1+(Bd/Pd)*cosA)
BPFO=Nb/2*S(1-(Bd/Pd)*cosA)
BSF=(Pd/2Bd)*S*(1-(Bd/Pd)*CosA)2
FTF=S/2*(1-(Bd/Pd)*CosA
Nb: the number of balls/軸承滾子數
S:speed/軸轉速
Bd:ball diameter/滾子直徑
Pd: Pitch diameter/滾子分布圓直徑
A: the contact angle( degrees)/接觸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