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機電以航空機電系統研發制造為核心業務,輔以汽車零部件及其他制造業務,在我國航空機電行業具有壟斷地位。我國航空工業正處于穩健上升階段,機電系統作為航空機載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充分受益于我國軍用飛機升級換代加速、民用飛機巨大市場潛力和機電一體化趨勢,預計未來年增長15%-20%。
近日,中航機電公告(002013)非公開發行預案,公司擬發行不超過1.38億股,發行價格為18.88元/股,融資不超過26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發行對象已經鎖定為航空產業公司、中航證券、國投瑞銀、國聯安基金、東海證券、華菱津杉、景盛投資。此次參與發行的這幾家公司均將鎖定3年。公司非公開發行將增加股本約19%,發行后總股本約8.54億。
公司近幾年的利息支出約有2-2.5億,此次發行募集資金將大大減少公司財務費用(預計每年減少約1.5億利息支出,約為凈利潤的35%-45%),將明顯提升盈利能力。
中航機電于11月7日公告籌劃收購機電系統內4家上市公司及1家德國公司。公司作為中航工業集團旗下航空機電系統業務平臺,股權收購完成后,公司的航空機電系統業務產業鏈將得到完善。幾家標的公司經營情況良好,根據未經審計的數據,標的公司2013年收入約50億元,凈利潤約1.3億元,收購完成將對公司業績產生積極影響。機電系統整體上市還未完成,未來公司仍有資產整合預期。
在董事會決議中,公司還公告了擬以自有資金收購5家公司:新鄉航空工業公司、武漢航空儀表公司、貴州風雷航空軍械公司、貴州楓陽液壓公司及KokineticsGmbH這5家企業控股權或經營性資產。前4家主要是航空機電系統業務如燃油組件、環境控制、液壓組件以及防/除冰等系統,KokineticsGmbH則是一家在德國的公司以汽車座椅零部件為主。
本次定增,中航資本子公司航空產業認購約19%股份。此外,機電振興1號集合資管認購809萬股,約5.9%。機電振興1號的委托人為為公司及其全資、控股子公司、托管企業員工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公司高管及集團資本參與,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航空機電國產化打開增長空間
中航機電以航空機電系統研發制造為核心業務,輔以汽車零部件及其他制造業務,在我國航空機電行業具有壟斷地位。我國航空工業正處于穩健上升階段,機電系統作為航空機載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充分受益于我國軍用飛機升級換代加速、民用飛機巨大市場潛力和機電一體化趨勢,預計未來年增長15%-20%。公司作為中國航空機電系統機電產品上市平臺,具有進一步資產整合的想象空間,托管18家相關企業短期增利潤長期看整合。公司內生增長與外延擴張兼備,而目前估值在整個軍工板塊處于洼地。
中航機電的航空主業突出,貢獻50%以上營業收入和75%以上營業利潤,帶動業績穩定增長。公司航空產品90%以上為軍品,毛利率保持在30%以上水平,未來將隨著新機型的采購穩定提高。公司民品以汽車零部件和壓縮機產品為主,2013年是民品業績低點,拖累業績,2014年將有所好轉。
機電系統是保證飛機做動性能的核心系統,是飛機的“血液”和“肌肉”,占飛機整體價值量的15%以上,商用飛機占比更高。機電系統是能量傳遞系統,包括電源、武器掛載、環控等十幾個子系統,是飛機上布局復雜、體積和重量大、 費用高的系統,準確說,機電系統應叫做飛機系統“AircraftSystem”。
五代戰機對機電系統的要求極為苛刻,我國機電產品水平與國外存在代差,目前是發動機之外的第二技術瓶頸。機電系統是支撐戰斗力有效發揮的基礎,五代戰機的隱身、超聲速巡航、超機動能力,對飛機如供電系統、環控系統和武器掛載系統都有更苛刻的要求,機電系統涉及多種專業,機電系統研制周期占飛機研制周期的1/3以上,一般提前飛機項目10年以上。
我國目前航空機電軍用規模約100億,年增速可達15%-20%。商用航空規模較大,年均300億元以上,但目前民用航空機電產品國產化比例極小。
飛機制造業已成為公司核心業務,2013年上半年占總毛利的81%,是公司利潤的核心來源。其飛機制造業以機電產品為主,基本涵蓋航空機電產品的主要組成部分,具有顯著的壟斷地位。
我國軍用飛機正值更新換代高峰,民用飛機方面,C919大飛機項目的推進、通用航空飛機需求增長、國際合作加強轉包業務提升等也為航空機電產品提供巨大市場潛力。同時,航空機電一體化、智能化發展中機電產品價值占比不斷提升。我們認為未來行業將有15%-20%的增速。
中航機電是航空機電龍頭及中航機電版塊上市平臺,集團內仍有優質航空生產資產。預計其中與航空主業相關性強、盈利能力強的公司將繼續啟動注入,對公司的業績將有明顯的增厚效果。
國產航電系統研發缺乏資金支撐將制約新一代戰機
國家逐漸加大對航空的支持力度,但是航空機電系統始終是個盲區,目前的狀態是企業分散、規模小、能力弱,沒有核心競爭力,無法與國際先進水平同臺競技。
對此,有關朋友分析,我國航空工業經歷六十多年的發展,突破全球性的技術封鎖,突破了一大批航空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我國已躋身于能夠系列化、信息化、體系化發展航空裝備的國家行列。但是與世界航空工業先進的研制能力相比,我國航空機電系統依然存在代差,成為繼發動機之后制約飛機整體作戰性能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航空機電系統作為飛機的“肌體”,是提升軍用飛機整體作戰性能和 所必須的關鍵功能系統,它的落后會影響新一代戰機發展,進而影響航空工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對于影響我國航空機電系統發展的主要原因,朋友分析認為:其一是經費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嚴重,影響基礎技術研究。美國漢勝公司每年僅在電源和環控系統上獲得的研究經費不少于13億人民幣,而我國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對航空機電系統的投入總共不到4億元人民幣。由于缺乏經費支撐,許多關鍵基礎技術研究無法安排。其二是缺乏基礎條件建設。長期以來,我國航空機電系統的研制、生產、試驗條件建設主要依靠飛機型號來帶動,而型號研究中投入到機電系統的經費很少,缺乏航空機電系統基礎條件建設的長遠規劃和系統方案,導致基礎條件建設與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大,與我國航空工業的整體發展需求相距甚遠。
近年來,隨著軍用飛機的跨代發展,世界軍事大國的航空機電系統也實現了技術跨越,出現了多電飛機、超高壓液壓、綜合能力管理等新技術,航空機電系統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一代飛機平臺多代機電系統已成為飛機系列發展的規律。航空機電系統不僅是在飛機的配套上舉足輕重,對工業增加值和經濟效益的貢獻也不可低估,在現代飛機的成本構成中所占份額不斷提高,國外新型軍機中機載設備所占份額已超過40%,國外大型客機中機載設備所占份額均高于30%;而且航空機電產業發展對中國制造業的技術進步有重要的帶動作用,對中國精密機械制造技術、高性能傳感器技術、液壓傳動技術、高精度測試與計量技術以及專用材料與特種工藝等領域的技術進步有重要的帶動作用。
朋友建議,國家、部隊有關部門要盡快出臺“航空機電系統發展專項”,加強頂層設計,提升我國航空機電產業發展水平,以幫助企業縮小與國外航空機電產業發展的差距。航空機電產業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從技術基礎研究入手,統籌規劃,借鑒國外發展經驗,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解決航空機電系統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并加強演示驗證能力建設,提升航空機電技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爭取早日實現航空機電技術的自主發展,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使我國機電系統具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能力。